廢渣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項目,一直關注度較高的“明星項目”,渣處理車間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。在進取的路上,車間抱著“不破樓蘭終不還”的決心奮勇向前,以“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”和“工程師+創客室”現場技術服務團隊建設為契機,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和生產骨干,圍繞新投產系統試產消缺和生產穩定高效運行開展技術攻關,一期、二期兩條生產線整體運行狀態越來越好,能耗和產量成本等關鍵指標均漸入佳境。
雖說有一期的經驗,但二期在設備和工藝上有很多的改進。對于整條生產線而言,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,改進也就意味著我們要打破經驗常規,重新找方法、摸規律、定制度。二期試產初期,各種瓶頸問題層出不窮:系統開爐時煙化爐由于給煤設計工藝變化,工序通過以往各種方法進行嘗試達不到預期效果;熔化爐銅溜槽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供水不足頻繁出現燒毀斷裂情況,給現場操作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;多數流量計數據與中控室電腦盤面不符,使崗位操控難度加大;煙化爐高壓風機循環冷卻水量較大,輸送到熔化爐和2#煙化爐余鍋除鹽水箱大量外溢導致除鹽水嚴重浪費;系統處理量提不起來……一系列問題制約著生產。
讓工匠精神在一線發揚,用技術之光為生產保駕護航。為了保障二期項目在既定時間內如期順利進入投料試車、早日達產達效,車間建立“勞模創新工匠室”,組建現場技術服務團隊,以車間具有一定專業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、管理人員和崗位能手組成,聚焦生產瓶頸和難點展開攻關,為生產排憂解難。
針對二期投產試車中出現的困難和難點,車間技術團隊扎根現場,聯合工序崗位查問題、找原因、想對策、定方案、促技改,無數個飯點是在現場囫圇解決,無數個夜晚是枕著問題而眠。在技術團隊的攻關下,前后實施技改技革、設備優化等約計40余項。只有將根牢牢的扎在一線,才能摸準系統運行的“脈搏”,從而真正掌握生產主動權。煙化爐使用新的開爐方式實現一次性點火成功;將煙化爐循環水引流至熔化爐,減少了銅溜槽因供水不足誘發的設備故障,也進一步降低崗位安全風險;將高壓風機循環水從2#煙化爐補充到余鍋除鹽水箱,有效緩解除鹽水浪費情況,進一步節約制水成本。
渣處理二期于2024年3月29日正式投料試生產,通過熟練的工藝調控,使系統處理量在三個月內逐步攀升,6月較4月增幅達40%。
不忘匠心本色,專注技術精益求精,面對困難時破波斬浪,為了共同的理想目標銳意進取,為了美好未來與公司發展同頻共振,渣處理車間現場技術服務團隊勇擔當、提質量、敢創新,用實際行動積極踐行“勞模精神”“工匠精神”,發技能之光,讓車間生產質量、效益不斷攀升新高度。
(渣處理車間 周燕文)